DICTIONARY

(Total Entries : 263789)
Name :
Email :
Comment :
Captcha :
Dictionary Definition :
Definition[1]

(一)佛所說之聖教分為八種,即:(一)胎化藏,乃說佛在胎中化現之經。(二)中陰藏,乃說從逝世至次生間中有(中陰)之經。(三)摩訶衍方等藏,即大乘經。(四)戒律藏,即律典。(五)十住菩薩藏,乃說菩薩修因證果之大乘經。(六)雜藏,雜說三乘及人天修因證果等之大小乘經。(七)金剛藏,乃說等覺菩薩修因證果之經。(八)佛藏,乃說諸佛所說法、神通變現,以化度眾生之大乘經。〔菩薩處胎經卷七出經品〕
(二)大小乘各有經、律、論、雜等四藏,合稱為八藏。即:(一)經藏,即四阿含經。(二)律藏,即四分(比丘法、比丘尼法、受戒法、滅諍法)、十誦律等。(三)論藏,即阿毘曇等論。(四)咒藏,即除一切疾病陀羅尼、辟除諸惡陀羅尼等。(以上四者,是為小乘聲聞四藏)(五)經藏,即妙法蓮華經、大方廣佛華嚴經等。(六)律藏,即菩薩善戒經、梵網經等。(七)論藏,即大智度論、十地經論等。(八)咒藏,即楞嚴咒、大悲咒等。(以上四者,是為大乘菩薩四藏)〔大乘義章卷十三藏義〕


Source
佛光電子大辭典
Page
p315
Definition[2]
八藏===﹝出華嚴經隨疏演義鈔﹞ 藏即含藏之義,謂含藏諸法文理,而有經、律、論、咒之不同。經者,法也、常也。凡聖之所軌則,曰法;魔外不能變壞,曰常。律者,法也。謂分判輕重,持犯之罪,如世之法律。論,議也。謂論議種種諸法甚深之義也。咒者,願也。謂祈願種種如意殊勝等事也。蓋以聲聞、緣覺、大小乘之不同,故有八藏之名焉。(魔外者,天魔外道也。) 〔一、經藏〕,經藏者,即四阿含經是也。(梵語阿含,華言無比法,謂世間之法無可比也。四阿含者,增一阿含、長阿含、中阿含、雜阿含也。) 〔二、律藏〕,律藏者,即四分十誦律等是也。(四分者,一比丘法、二比丘尼法、三受戒法、四滅諍法也。十誦者,謂佛弟子優波離十番誦出也。) 〔三、論藏〕,論藏者,即阿毗曇等論是也。(梵語阿毗曇,華言無比法。謂聖人分別法義不可比也。) 〔四、咒藏〕,咒藏者,即除一切疾病陀羅尼,辟除諸惡陀羅尼等是也。(梵語陀羅尼,華言咒,亦云能持,謂持善不失,持惡不生也。已上經、律、論、咒是聲聞四藏也。) 〔五、經藏〕,經藏者,即妙法蓮華經、大方廣佛華嚴等經。是也。 〔六、律藏〕,律藏者,即菩薩善戒經、梵網戒等經。是也。 〔七、論藏〕,論藏者,即大智度論、十地經等論。是也。 〔八、咒藏〕,咒藏者,即楞嚴咒、大悲等咒。是也。(已上經、律、論、咒,是菩薩四藏也。)
Source
明,一如《三藏法數》字庫
Page
出華嚴經隨疏演義鈔
Definition[3]
八藏===﹝出處胎經﹞ 藏,即含藏之義。謂佛滅度後,阿難結集如來所說經法。以此八藏,類攝無遺也。(梵語阿難,華言慶喜。) 〔一、胎化藏〕,胎化藏者,謂佛說胎中化現等事,如菩薩處胎等經。是也。 〔二、摩訶衍藏〕,梵語摩訶衍,華言大乘。摩訶衍藏者,即佛所說法華、涅槃、華嚴等諸大乘經。是也。 〔三、中陰藏〕,謂此色身死後未託生前,名為中陰。中陰藏者,如佛所說中陰等經。是也。 〔四、戒律藏〕,戒律藏者,謂佛所制在家、出家及大乘、小乘諸品戒法,如僧祇等律部。是也。 〔五、菩薩藏〕,菩薩藏者,謂佛所說大乘諸經,明諸菩薩修因證果之法。是也。 〔六、雜藏〕,雜藏者,謂佛所說大、小乘經,共明聲聞、緣覺、菩薩及諸天、人修因證果等法。是也。 〔七、金剛藏〕,金剛藏者,謂佛所說等覺菩薩修因證果之法,以其破惑之智最為堅利,能斷極後微細、無明之惑,故名等覺菩薩為金剛心。是也。(等覺者,去後妙覺,猶有一等,勝前諸位,得稱為覺也。) 〔八、佛藏〕,佛藏者,謂佛所說大乘諸經,明一切諸佛所說之法,及神通變現,導利眾生等事。是也。
Source
明,一如《三藏法數》字庫
Definition[4]
(名數)八部之法藏也。【參見: 藏】
Source
丁福保《佛學大辭典》
Back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