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ICTIONARY

(Total Entries : 263789)
Name :
Email :
Comment :
Captcha :
Dictionary Definition :
Definition[1]
瑜伽一卷十六頁云:云何生?由我愛無間已生故;無始樂著戲論因,已熏習故;淨不淨業因,已熏習故。彼所依體,由二種因增上力故;從自種子,即於是處,中有異熟,無間得生。死生同時,如秤兩頭,低昂時等。 如彼論一卷十六頁至二卷五頁釋。
Source
朱芾煌《法相辭典》字庫
Definition[2]
俱舍論九卷十一頁云:由是業力,從此捨命,正結當有;此位名生。當有生支,即如今識。
Source
朱芾煌《法相辭典》字庫
Definition[3]
發智論十九卷十六頁云:云何生有?答:生分諸蘊。
Source
朱芾煌《法相辭典》字庫
Definition[4]
成唯識論二卷十四頁云:此種勢力,生近正果;名曰生因。
Source
朱芾煌《法相辭典》字庫
Definition[5]
法蘊足論五卷七頁云:云何生苦?生、謂彼彼諸有情類,即於彼彼有情聚中,諸生,等生,趣入,出現,蘊得,界得,處得,諸蘊生,命根起,總名為生。何因緣故說生為苦?有情生時,領納攝受種種身苦事故;領納攝受種種心苦事故;領納攝受種種身心苦事故;領納攝受種種身熱惱事故;領納攝受種種心熱惱事故;領納攝受種種身心熱惱事故;領納攝受種種身燒然事故;領納攝受種種心燒然事故;領納攝受種種身心燒然事故;說生為苦。復次生時受二種苦。一者、苦苦。二者、行苦。故名生苦。
Source
朱芾煌《法相辭典》字庫
Definition[6]
大毗婆沙論三十九卷五頁云:問:諸行起時,除其自性,餘有為法,皆有作用,能生此法;何故唯說生能生此法耶?答:諸行起時,生、正能生;餘、但佐助。故但說生能生此法。如女產時,雖有諸女而為佐助;母正生故;獨名產者。尊者世友,作如是說:要有生故,此法得生;故但說生能生此法。此義有餘。亦待餘緣,此法生故。復作是說:若無生者;此法不生。故但說生,能生此法。此亦有餘。若無餘緣;法不生故。大德說曰:生相勝故;說生能生。謂法起時,雖有餘緣;而生最勝。如伎書畫染衣等時,雖有餘緣;而說勝者。如但說生能生此法,故名生相,住異滅相,應知亦然。
Source
朱芾煌《法相辭典》字庫
Definition[7]
顯揚一卷十九頁云:生雜染者:謂因煩惱及業故生。因生故苦。苦復多種。謂胎藏所迫苦,老病死苦,怨憎會苦,愛別離苦,求不得苦,與麤重行俱生長苦,數死生苦,生諸難苦,是名為生。
Source
朱芾煌《法相辭典》字庫
Definition[8]
瑜伽三十一卷二頁云:生起因者:謂若領受諸無明觸所生受時,由境界愛,生後有愛;及能攝受愛品癡品所有諸取。由此勢力,由此功能,潤業種子,令其能與諸異熟果。如是一切,名生起因。
Source
朱芾煌《法相辭典》字庫
Definition[9]
成唯識論九卷一頁云:依次依他,立生無性。此如幻事,託眾緣生,無如妄執自然性故;假說無性;非性全無。
Source
朱芾煌《法相辭典》字庫
Definition[10]
如三有為相中說。
Source
朱芾煌《法相辭典》字庫
Definition[11]
瑜伽八十四卷十頁云:所言生者:謂初結生。即名色位。等生,則是胎藏圓滿。出、謂出胎。現、謂嬰孩,乃至少年,及中年位。起者:乃至極老年位。又蘊得者:謂名色位。界得,即是於此位中,彼種子得。言處得者:名色增長,六處圓滿。諸蘊現者:謂從出胎,乃至老位。命根起者:捨故眾同分,取新眾同分。
Source
朱芾煌《法相辭典》字庫
Definition[12]
瑜伽九十三卷十四頁云:謂於是中有因緣生,未永斷故;而有生生。生既生已;唯當希待後時老死。當知此中生之因緣,亦名為生,因緣所起,亦名為生。有前生故,而有後生;有後生故,而有老死。此中前生,是後生因,亦老死緣。後生,唯是老死之緣。如是一切,聰攝為一,略說名為生緣老死。
Source
朱芾煌《法相辭典》字庫
Definition[13]
如相續略有五種中說。
Source
朱芾煌《法相辭典》字庫
Definition[14]
如緣起次第有四種中說。
Source
朱芾煌《法相辭典》字庫
Definition[15]
大毗婆沙論一百七十四卷四頁云:云何生般涅槃?謂有補特伽羅,前生中,於五順下分結,已斷,已遍知。於五順上分結,未斷,未遍知。造作增長順起有受業,順生有受業。從彼命終,起色界中有,生色界天。生已未久,得如是種類無漏道。由此道力,進斷餘結。於有餘依般涅槃界,而般涅槃。是名生般涅槃。問:何故名生般涅槃?答:此補特伽羅,生彼未久,得阿羅漢果,而般涅槃。故名生般涅槃。復次此補特伽羅,生彼未久,得阿羅漢果,盡其壽量,方般涅槃;故名生般涅槃。問:若彼盡壽方般涅槃者;何故名生般涅槃?答:依煩惱涅槃說。非蘊涅槃;故無過。
Source
朱芾煌《法相辭典》字庫
Definition[16]
如三種無自性性中說。
Source
朱芾煌《法相辭典》字庫
Definition[17]
雜集論十三卷九頁云:生般涅槃補特伽羅者:謂二結俱未斷;纔生色界已,即便聖道現前,得盡苦際。
Source
朱芾煌《法相辭典》字庫
Definition[18]
二解 瑜伽八卷十二頁云:於未來世,可愛樂故;名可愛語。
Source
朱芾煌《法相辭典》字庫
Definition[19]
二解 顯揚六卷十二頁云:十一、可記事教。如四種法嗢拖南教。謂一切行無常,乃至涅槃寂靜;如是等教。
Source
朱芾煌《法相辭典》字庫
Definition[20]
二解 無性釋七卷十四頁云:於中策勵,名為加行。

二解 瑜伽八十一卷三頁云:攝受諸名,究竟顯了不現見義;故名為句。

Source
朱芾煌《法相辭典》字庫
Definition[21]
二解 集論六卷一頁云:何等加行道?謂有資糧道,皆是加行道。或有加行道,非資糧道。謂已積集資糧道者,所有順抉擇分善根。謂煖法、頂法、順諦忍法、世第一法。云何煖法?謂各別內證,於諸諦中,明得三摩地缽羅若,及彼相應等法。云何頂法?謂各別內證,於諸諦中,明增三摩地缽羅若,及彼相應等法。云何順諦忍法?謂各別內證,於諸諦中,一分已入隨順三摩地缽羅若,及彼相應等法。云何世第一法?謂各別內證,於諸諦中,無間心三摩地缽羅若,及彼相應等法。
Source
朱芾煌《法相辭典》字庫
Definition[22]
二解 成唯識論九卷五頁云:次加行位,其相云何?頌曰:現前立少物,謂是唯識性。以有所得故;非實住唯識。論曰:菩薩先於初無數劫,善備福德智慧資糧;順解脫分,既圓滿已;為入見道住唯識性;復修加行,伏除二取。謂煖、頂、忍、世第一法。此四總名順抉擇分。順趣真實抉擇分故。近見道故;立加行名。非前資糧無加行義。如彼卷五頁至七頁廣說。
Source
朱芾煌《法相辭典》字庫
Definition[23]
二解 無性釋七卷十二頁云:加行精進,謂加行時,如所意樂,勤修加行。即是解釋契經所說次有勤句。
Source
朱芾煌《法相辭典》字庫
Definition[24]
二解 如勤學自戒成就三種圓滿中說。
Source
朱芾煌《法相辭典》字庫
Definition[25]
二解 此出世間道所攝七作意中之加行究竟作意也。瑜伽三十四卷二十六頁云:當知此中金剛喻定所攝作意,名加行究竟作意。
Source
朱芾煌《法相辭典》字庫
Definition[26]
二解 此出世間道所攝七作意中之最後作意也。瑜伽三十四卷二十六頁云:最上阿羅漢果所攝作意,名加行究竟果作意。
Source
朱芾煌《法相辭典》字庫
Definition[27]
二解 雜集論八卷十五頁云:何故此滅復名甘露;離蘊魔故。永離一切死所依蘊,故名甘露。
Source
朱芾煌《法相辭典》字庫
Definition[28]
二解 雜集論八卷十五頁云:何故此滅復名弘濟?能遮一切大苦災橫故。證得此滅,生老病等諸苦災橫,永遠離故。
Source
朱芾煌《法相辭典》字庫
Definition[29]
二解 顯揚一卷九頁云:失念者:謂於久所作所說所思若法若義,染污不記為體。障不忘念為業。乃至增長失念為業。如經說:謂失念者,無所能為。乃至廣說。
Source
朱芾煌《法相辭典》字庫
Definition[30]
二解 瑜伽八十一卷三頁云:攝受諸名,究竟顯了不現見義;故名為句。
Source
朱芾煌《法相辭典》字庫
Definition[31]
二解 瑜伽八十一卷二頁云:句身者:謂名字圓滿。
Source
朱芾煌《法相辭典》字庫
Back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