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念,即內心之存憶。大智度論卷二十一載,佛弟子於閑靜處,乃至山林曠野善修不淨等觀,厭患其身,忽生驚怖,及為惡魔作種種惡事,惱亂其心,憂懼轉增,故如來為說八念法。若心存此八念,則恐怖即除。(一)念佛,謂修禪觀之人,若遭恐怖障難之時,應念諸佛慈悲,救濟眾生,功德無量,如是一心,念念不捨,怖障即除。(二)念法,法力廣大,通達無礙,能滅煩惱,如是一心,念念不捨,怖障即除。(三)念僧,僧是佛之弟子,能修正道,能證聖果,為世福田,如是一心,念念不捨,怖障即除。(四)念戒,戒是無上菩提之本,能遮諸惡,得安隱處,如是一心,念念不捨,怖障即除。(五)念捨,捨有二種:(1)施捨,能生大功德。(2)捨煩惱,以此得大智慧。如是一心,念念不捨,怖障即除。(六)念天,四天王天乃至他化自在天等,果報清淨,利安一切,如是一心,念念不捨,怖障即除。(七)念出入息,息即鼻中出入之氣,為治散亂之良藥,入禪定之捷徑,如是念念不已,則心不馳散,怖障即除。(八)念死,死有二種:(1)自死,即報盡而死。(2)他緣死,即遇惡緣而死。此二種死,從生以來,常與身俱,無可避處,如是一心,念念不已,怖障即除。〔大品般若經卷一序品、法界次第初門卷中上〕
(二)指大人之八念。(參閱「八大人覺」270)
八念===﹝出大智度論﹞
念者,內心存憶也。論云:佛諸弟子於閑靜處,乃至山林曠野,善修不淨等觀,厭患其身;忽生驚怖,及為惡魔作種種惡事惱亂其心,憂懼轉增,是故如來為說八念法,若存心於此,恐怖即除也。 〔一、念佛〕,謂修禪觀之人,若遭恐怖障難之時,應念諸佛慈悲,救濟眾生,功德無量。如是,一心念念不捨,怖障即除也。 〔二、念法〕,謂修禪觀之人,若遭恐怖障難之時,應當念法,法力廣大,通達無礙,能滅煩惱。如是,一心念念不捨,怖障即除也。 〔三、念僧〕,謂修禪觀之人,若遭恐怖障難之時,應當念僧,僧是佛之弟子,能修正道,能證聖果,為世福田。如是,一心念念不捨,怖障即除也。 〔四、念戒〕,謂修禪觀之人,若遭恐怖障難之時,應當念戒,戒是無上菩提之本,能遮諸惡,得安隱處。如是,一心念念不捨,怖障即除也。(梵語菩提,華言道。) 〔五、念捨〕,謂修禪觀之人,若遭恐怖之時,應當念捨。捨有二種:一捨施,能生大功德;二捨煩惱,因此得大智慧。如是,一心念念不已,怖障即除也。 〔六、念天〕,謂修禪觀之人,若遭恐怖障難之時,應當念四天王天,乃至他化自在天,如是等天,果報清淨,利安一切。如是,一心念念不捨,怖障即除也。(四天王者,東方持國天王、南方增長天王、西方廣目天王、北方多聞天王也。他化自在天,即欲界第六天也。) 〔七、念出入息〕,息,即鼻中出入之氣。念出入息者,謂修禪觀之人若遭恐怖之時,應當念息,息是治散亂之良藥,入禪定之捷徑,如是念念不已,則心不馳散,怖障即除也。 〔八、念死〕,謂修禪觀之人,若遭恐怖障難之時,應當念死,死有二種:一者,自死,謂報盡而死;二者,他緣死,謂遇惡緣而死。此二種死,從生以來,常與身俱,無可避處。如是,一心念念不已,怖障即除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