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ictionary Definition :
Definition[1]
:
真言行者菩提心一念之功德有六種位別,稱為六無畏。即真言行者於地前三劫所得之利益。無畏,安穩蘇息之義,此六處為行者再生蘇息之處,故稱六無畏。即:(一)善無畏,行十善業,止十不善業,常生於人天,遠離三途之苦,為第一蘇息處。即真言行者依三密之行而供養本尊之位。(二)身無畏,修循身觀等,不生貪愛,於己身離諸扼縛,為第二蘇息處。即真言行者依有相之觀行,本尊之眾相現前之位。(三)無我無畏,了知我乃取蘊之積集,求之不可得,離我之扼縛,為第三蘇息處。即真言行者於瑜伽境界之一切分段中,觀心不可得,不生愛慢之位。(四)法無畏,觀察諸蘊即空,遠離諸蘊之扼縛,為第四蘇息處。即真言行者於瑜伽境界如鏡像水月,觀無性無生之位。(五)法無我無畏,觀察法無我性,覺了本不生之理,遠離法之扼縛,為第五蘇息處。即真言行者於瑜伽道中得心自在之位。(六)一切法自性平等無畏,觀自心畢竟空性,我、蘊、法及無緣等皆同一性,即了知自性無性而生空智,遠離有為無為界之二種扼縛,為第六蘇息處。即真言行者觀心實際,住虛空無垢菩提心之位。此六無畏配以三劫,前四者乃初劫之位,第五為第二劫之位,第六為第三劫之位。唯三劫乃就所度之三妄執(粗、細、極細)而立,六無畏則就能度之淨菩提心而說。〔大日經卷一住心品、大日經疏卷三、真言名目、大日經疏鈔卷一、祕宗教相鈔卷五〕
Source
:
佛光電子大辭典
Page
:
p1294
Definition[2]
:
六無畏===(名數)真言行者於地前三劫所得之利益也。【參見: 無畏】
Source
:
丁福保《佛學大辭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