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ictionary Definition :
Definition[1]
:
六種因===﹝出楞伽經﹞
〔一、當有因〕,謂現在六根,對於六塵所作之法為因,此因能招未來當有之果,故名當有因。(六根者,眼根、耳根、鼻根、舌根、身根、意根也。六塵者,色塵、聲塵、香塵、味塵、觸塵、法塵也。) 〔二、相續因〕,謂因一念之心,攀緣根塵,以成善惡之業,而招未來之果。於未來果,復起善惡之業,展轉無有斷絕,故名相續因。 〔三、相因〕,謂以所作善惡業相為因,由因感果,無有斷絕,故名相因。 〔四、作因〕,謂作勝因,已獲勝報,於勝報上,更作勝因,故名作因。 〔五、顯示因〕,謂一念妄想若生,必有所作善惡業相,如燈照物,顯然可見,故名顯示因。 〔六、待因〕,待即對也。謂妄想滅時還作,作時還滅,若相續念斷,則妄想不生;以妄對不妄,故名待因。
Source
:
明,一如《三藏法數》字庫
Page
:
出楞伽經
Definition[2]
:
俱舍論六卷一頁云:且因六種,何等為六?頌曰:能作、及俱有,同類、與相應,遍行、並異熟,許因為六種。論曰:因有六種。一、能作因。二、俱有因。三、同類因。四、相應因。五、遍行因。六、異熟因。對法諸師,許因唯有如是六種。如彼卷一頁至十三頁廣釋。
Source
:
朱芾煌《法相辭典》字庫
Definition[3]
:
(名數)【參見: 六因】
Source
:
丁福保《佛學大辭典》
Definition[4]
:
ṣaṭ kāraṇāni.
Source
:
佛教漢梵大辭典, 平川彰 Buddhist Chinese-Sanskrit Dictionary, Akira Hirakawa
Page
:
p2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