攝,攝取、攝受之意。菩薩地持經卷十載,菩薩以六種法攝諸眾生,過去已攝,現在今攝,未來當攝,乃至歷塵數劫,無有疲厭。六種攝即:(一)頓攝,頓乃遽之義。謂菩薩從初發心,於一切眾生作父母想,隨力所能,以一切樂事饒益而攝取之。(二)增上攝,謂菩薩既已發心,若於父母則起尊重心,種種方便勸修善法,隨時供養,知恩報恩;若於妻子眷屬則教修善法,令其勝進;或菩薩為王,則攝受人民,如法正化,不加非罰,以財、法而為饒益,隨其力能,教諸眾生,令修善法。(三)取攝,謂菩薩常以二法攝取眾生,即:(1)捨心,以財饒益一切眾生,令其離於貧窮。(2)慈悲心,以法饒益一切眾生,拔除邪見,教修正法。(四)久攝,謂菩薩攝取眾生,多歷時數,久久教化乃得成熟。(五)不久攝,謂菩薩攝取眾生,教化不久即得成熟。(六)後攝,謂菩薩於前五攝之後攝取眾生,令於此生之內即能成熟。
六種攝===﹝出菩薩地持經﹞
攝即攝取,亦攝受也。謂菩薩以此六種攝諸眾生,過去已攝,現在今攝,未來當攝,乃至歷塵數劫,無有疲厭,故名六種攝。(劫,梵語具云劫波,華言分別時節。) 〔一、頓攝〕,頓,遽也。謂菩薩從初發心,於一切眾生作父母想,隨力所能,直以一切樂事饒益而攝取之,是名頓攝。(菩薩,梵語具云菩提薩埵,華言覺有情。) 〔二、增上攝〕,增上猶增勝也。謂菩薩既已發心,若於父母起尊重心,種種方便勸修善法,隨時供養,知恩報恩;若於妻子眷屬,教修善法,令其勝進;或菩薩為王,即攝受人民,如法正化,不加非罰,以財以法,而為饒益,隨其力能,教諸眾生,令修善法,是名增上攝。 〔三、取攝〕,謂菩薩常以二種攝取眾生,一者常以捨心,以財饒益一切眾生,令其離於貧窮。二者常以慈悲心,以法饒益一切眾生,拔惡邪見,教修正法,是名取攝。 〔四、久攝〕,謂菩薩攝取眾生,多歷時數,久久教化,乃得成熟,是名久攝。 〔五、不久攝〕,謂菩薩攝取眾生,教化不久,即得成熟,是名不久攝。 〔六、後攝〕,謂菩薩於前五攝之後,攝取眾生於此生內,即能成熟,是名後攝。
雜集論五卷十五頁云:如是攝相,隨諸世間共所成立相攝道理,復有六種。一、依處攝。如世間說:贍部洲攝於人,阿練若攝於鹿。當知此中眼等諸根攝眼等識亦爾。二、任持攝。如世間說:繩等攝薪束等。當知此中身根攝眼等根,亦爾。三、同事攝。如世間說:眾人同事,共相保信,更互相攝。當知此中同一緣轉諸相應法,更互相攝,亦爾。四、攝受攝。如世間說:主能攝錄自僕使等。當知此中阿賴耶識、攝受自身,亦爾。五、不流散攝。如世間說:瓶攝持水。當知此中諸三摩地攝餘心心所,亦爾。六、略集攝。如世間說:海攝眾流。當知此中色受蘊等攝眼耳等,亦爾。